通知還指出,開展重點企業用電診斷專項行動,支持企業參加電力直接交易,鼓勵與風力、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和火電等發電企業開展交易,降低用電成本。
原文如下:
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銀川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若干措施》的通知
銀政辦規發〔2024〕2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銀川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若干措施》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5月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銀川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重大部署,堅決落實中央、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及全國、全區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加快實施“五八”強首府戰略,突出新型工業化“主引擎”地位,著力構建以“三都五基地”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我市新型工業化步伐,特制定以下若干措施。
一、著力推進結構優化,增強新型工業化發展動能
(一)鞏固提升主導產業。深入推進產業建圈強鏈,找準主導產業和重點產業鏈“卡脖子”、“掉鏈子”環節,建立重點產業鏈“薄弱缺”環節清單,重點補齊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算力設施等垂直產業鏈和配套環節,支持研發薄膜太陽能電池、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等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相關電子專用設備,推動能源電子產業融合升級。加快推進產業基礎再造,鼓勵引導企業通過增資擴產聚焦核心關鍵零部件與元器件、補短板技術與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領域提升影響力和競爭力。對企業實施主導產業基礎配套及補短板、新型工業化智能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項目的銀行貸款利息或設備融資租賃利息按實際發生利息的40%給予不超過200萬元貼息。(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財政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二)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立足我市產業和基礎原材料比較優勢,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制造業規劃布局,編制全市未來產業規劃,加快引進培育一批填補產業空白的頭部企業和擁有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布局發展新型顯示、機器人、電子信息制造、新型儲能等產業,以延伸、裂變、融合等產業發展模式,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培育重點產品、拓展場景應用。加強對新興產業企業及項目首貸擔保和中長期貸款擔保的融資支持力度,對填補我市產業發展空白的落地企業和實施科技創新培育的新興產業項目,按照融資擔保業務費的50%給予不超過200萬元一次性補助。(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投促局、財政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三)提質升級傳統產業。發揮前沿技術增量器作用,以能耗、排放、技術等標準為牽引,瞄準高端、智能和綠色等方向,實施老舊設備更新行動,加快紡織、建材、機械等傳統產業先進設備更新、綠色裝備推廣、數字化轉型、國產化替代及本質安全水平提升,全面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和智能制造能力。對通過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高能耗高排放、具有安全隱患等設備實施更新的企業,按照新設備購置實際支付金額的10%給予不超過200萬元補貼。(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財政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二、持續壯大產業集群,提升新型工業化發展能級
(四)著力擴大工業投資。充分發揮制造業企業在重大項目投資中的帶動引領作用,分類建立工業投資項目庫、產業鏈協同項目庫、重大技改項目庫等,對入庫項目重點支持、精準服務,著力提高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投產達產率。對建成項目投產達效后,經相關單位復核認定符合有關條件的,按管理權限由所在縣(市)區或園區按照建筑面積75元/平方米對項目進行獎勵。(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財政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五)積極承接優勢產業。搶抓國內外產業分工調整重大機遇,主動對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產業新動態及國家“鏈主”企業產業新布局,建立全鏈條、可視化、智慧化招商引資對接平臺,分層次組織各縣(市)區、園區及企業“組團”赴外開展招商對接,積極爭取一批戰略合作項目和關鍵項目落地,吸引優質企業“卡位入鏈”集群發展。對制造業鼓勵類產業轉移項目且總部或研發創新中心、項目孵化中心等新落戶銀川的企業,按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含土地和廠房)的5%給予不超過50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投促局、財政局、營商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激發新型工業化發展活力
(六)提升創新平臺能級。圍繞發展具備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制造業制定發布重點產業關鍵技術攻關目錄,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集聚產學研用資源,體系化推進重點領域技術攻關,加強基礎共性技術供給和創新成果產業化,持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對成功創建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的,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深入推進賀蘭山實驗室、六盤山實驗室等在銀院士實驗室高水平建設和運行,實現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資金向實驗室傾斜支持。圍繞企業重大技術需求,以龍頭企業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力量協同攻關,組織實施一批制造業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按照項目研發總投入30%給予不超過500萬元的資金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信局、財政局)
(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建立完善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支持企業實施中試熟化和成果轉化項目,對各類創新主體布局攻關新賽道新產業上的自有成果轉化項目、委托或合作開發成果轉化項目、購買引進成果轉化項目,成功在銀落地產業化且年內產值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依據產值情況給予單個項目最高1000萬元后補助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信局、財政局)
(八)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進一步激勵企業增強創新內生動力,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能力。對規上工業企業,按其上年度研發費用(以審定數為準,下同)的10%給予不超過100萬元補助,補助資金由市本級承擔20%、各縣(市)區和園區配套80%。加快培育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引導企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實施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和模式創新,評選認定符合新技術、新賽道、新平臺、新機制等標準,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可實現生產技術、工藝、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或國產替代的,能夠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示范企業,給予一次性20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信局、財政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四、堅持數字賦能引領,拓展新型工業化發展空間
(九)深化數字賦能增效。全面深化工業企業管理、生產、經營、研發等數字化應用與改造,提升數實融合引領力。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優質企業打造市級“小燈塔”并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6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進行數字化深度診斷,實施數字化改造成效明顯的企業,按照其投入資金的40%給予不超過50萬元補助,成效明顯且獲評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等示范企業,補助資金可提高至60萬元。培育具有生態主導力和產業競爭力的數字化轉型引領企業,鼓勵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建設智慧供應鏈、綠色供應鏈、開放數字系統接口,分享解決方案和工具包,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智改數轉,對被評定為市級數字化轉型引領企業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責任單位:市工信局、數據局、財政局)
(十)推動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鼓勵中小企業深度應用銀川工業互聯網平臺,優化企業“上云”補貼券,對“上云標桿”企業給予一定的補助。通過平臺集采“數字化軟件服務包”,支持中小微制造業企業按需選用,免申即享。支持服務商開展“小輕快準”產品開發及推廣,對獲得市級優秀“小快輕準”產品和方案的給予10萬元獎勵。培育一批面向行業、場景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對納入市級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資源池,年度服務企業及推廣方案質量、數量排名靠前的給予不超過5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工信局、數據局、財政局)
五、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厚植新型工業化發展底色
(十一)推進工業有序減碳。緊抓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契機,加強大宗工業固廢和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發展綠色循環經濟。開展企業賦綠評價,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行綠色化分類管理,鼓勵綠色低碳裝備制造企業由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轉變,促進制造體系綠色化轉型。支持制造業企業使用新能源,鼓勵園區、工廠開展工業綠色低碳微電網建設,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和利用效率。加快推廣能效達到先進水平和節能水平的用能設備,分行業分領域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對于年碳排放總量超過2.6萬噸,碳排放強度年度下降5%以上的企業,按照企業實施節能降碳項目減碳量給予200元/tCO2(每噸二氧化碳)不超過100萬元獎補。(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生態環境局、財政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十二)支持工業節水增效。聚焦“四水四定”試點城市建設,著力推進企業、園區用水系統集成優化,實現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級利用,建設節水型企業及園區。加強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積極爭取自治區園區發展專項資金,每年實施1-2個工業園區污水治理低成本化改造項目,提升園區污水處理能力和非常規水源利用水平,力爭推動工業園區再生水利用率年均提升5%以上。對園區工業企業再生水利用同比增量超過10萬立方米的,按照5元/立方米給予園區不超過50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工信局、水務局、城市管理局、生態環境局、發改委、財政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夯實新型工業化發展根基
(十三)加快優質企業培育。開展工業及制造業雙倍增行動,實施“十億鏈主、百億龍頭、千億集群”培育計劃,建立市級“鏈主”及龍頭企業庫、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庫,完善優化“專精特新”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加快打造具有產業鏈控制力、創新鏈帶動力和穩增長影響力的優質企業集群。對我市穩增長貢獻突出及產業鏈關鍵環節的重點制造業企業,按照年度營業收入及年用電量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分檔獎勵。(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財政局、發改委、營商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十四)推動企業融通發展。開展集群企業“攜手行動”,堅持培優中小企業與培強骨干企業相結合,持續激發創新創業活力。鼓勵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為中小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經營管理、回收利用等環節提供信息支持,實現全鏈條企業間高效協同。強化優質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上的配套能力,全面梳理重點產業鏈高端提升和短板突破的目標方向,每季度向優質中小企業定向發布重點項目合作、關鍵技術攻關、大宗物資采購等供需目錄,解決產業鏈配套短板問題。域內企業為提高對鏈主企業、龍頭企業配套能力進行軟硬件投入的,按照投資額的10%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的補貼。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資金,“點線面”結合推動數智技術、綠色技術以及創新產品推廣應用,支持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不低于10家企業實施鏈式技術改造并給予專項支持。(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財政局、營商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七、優化政策保障措施,再造新型工業化競爭優勢
(十五)融資服務精準供給。發揮產業基金對做強主導產業、搶占未來產業的重要作用,以高效的資金周轉率為導向,通過政策剛性和基金彈性相疊加方式支持企業投資落地、產業發展壯大。從現有的風險補償基金資金池調整1億元,設立銀川市新型工業化引導基金,按照一定比例撬動園區基金合作跟投,聚焦“三新”產業做大做強、推動未來產業破冰布局,以投帶招重點支持帶動性、戰略性、創新性特征明顯的招商引資產業項目落地。(責任單位:國資委、財政局、工信局、市委金融辦、投促局、營商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十六)制度優化降低成本。開展重點企業用電診斷專項行動,支持企業參加電力直接交易,鼓勵與風力、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和火電等發電企業開展交易,降低用電成本。開展稅務申報培訓和風險預警提示行動,引導中小企業建立完善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輔導納稅人準確、及時享受各類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企業與各類院校聯合創建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開展定制化人才服務和技術支持。設立工業生產性服務券,采取定額補貼、比例兌付等方式,支持企業購買專業第三方提供的技術創新、上云用云、品牌建設、項目審批等服務,按照服務費用實際發生額(含稅)的30%給予第三方累計不超過5萬元兌現額度。(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稅務局、財政局,各縣〈市〉區,各園區)
(十七)強化產業示范引領。以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強化戰略性領域頂層設計,增強工作協同性。建立政府決策、智庫研究和市場實踐高效互動的決策咨詢服務供給體系,組建新型工業化發展智庫,通過多元投入機制強化各方全鏈條聯系、全過程互動、全方位咨詢,重點開展招商項目分析論證、新產業新賽道把脈問診、企業上市咨詢、數字化診斷評價等決策服務活動。發揮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引領帶動作用,以任務書揭榜、項目包申報、政策性資金傾斜支持的方式鼓勵引導各縣(市)區、園區進一步聚焦主導產業開展新型工業化發展質量評價,提高“三新”產業集約集聚集群發展水平。(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財政局,各縣〈市〉區,園區)
(十八)推進行業安全發展。開展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技術改造專項行動,大力推廣成熟、先進、適用的安全科技成果和技術工藝,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在危險工序和環節廣泛應用,提供工業本質安全保障。強化工業安全生產專業評估,聚焦問題導向,緊盯重點行業領域,組織專家團隊、第三方服務機構對企業安全生產狀況開展免費診斷服務,同步開展隱患排查、風險辨識、措施管控,健全完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提高企業安全生產保障水平。(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財政局、應急局,各縣〈市〉區,園區)
全面貫徹國家、自治區出臺的相關支持政策,同類政策標準不一致的,按照從高不重復原則支持市場主體。本政策自2024年6月1日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本文件政策措施的具體解釋工作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承擔。
原標題:寧夏銀川:鼓勵與風力、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和火電等發電企業開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