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以下簡稱“《規范條件》”),明確提出要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轉而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光伏行業“內卷”嚴重的當下,注重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技術附加值成為趨勢,中國光伏企業保護知識產權意識漸濃。
多位業內專家強調,創新是驅動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引導光伏行業走向規范發展之路,關鍵在于注重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這是減少單純依賴擴大產能推動發展的有力支撐,將為光伏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引領行業穩步前行。
加強光伏行業知識產權保護
工信部時隔三年再次發布規范條件,為引導光伏企業避免低水平重復擴張釋放了信號。
隨著技術創新的加速推進,知識產權保護成為光伏行業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不僅是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也成為光伏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通過加強專利保護,可以有效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避免單純擴大產能造成的大而不強。
“光伏行業原先的制造條件更多對環保、能耗等技術指標作出規定和要求,但是現在的中國光伏行業進入‘領跑者’的新階段,需要探索更多未知,因而更需要保護核心專利和知識產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向中能傳媒記者介紹道。當前,光伏行業的領軍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專利或收購專利的途徑,不僅構筑了自身的競爭優勢壁壘,也表明了整個行業對專利重視的趨勢。
同時,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還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吸引更多資源向光伏領域集聚,為行業的長遠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面向未來新技術、新產品、新系統,要改變過去各自為戰的局面,產業鏈的龍頭企業要拉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并且對協同創新成果和知識產權進行共享,建立行業協同創新、協同發展的新生態。”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
協鑫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蘭天石進一步指出,隨著國家對知識產權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將日益成為企業家的堅實后盾,激勵他們更加積極地將收益投入到研發、創新及持續改進之中。這一趨勢將促進形成一個以知識產權安全感為核心的正向企業生態,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過剩產能出清應交給市場
雖然行業對2024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進行了樂觀預計,但對于何時能改變“價減量增”局面尚未可知。
光伏行業存在的供需錯配問題,是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然而,產能優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市場化手段與政策引導并行。
“我們將加快修訂和完善新一版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編制發布光伏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升產品技術指標要求,加強對回收產業的布局和知識產權的規范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處長李婷表示。
加快修訂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提升技術指標等一系列舉措為光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接下來探討解決當前供需錯配問題提供了思路。
記者注意到,《規范條件》要求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提高至30%。
“提高門檻將使行業資源更加集中于具有資金和技術實力的頭部企業,推動整個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市場集中度,更將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促進技術和產品的持續升級。”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規范條件》中對光伏制造各環節的技術條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新建及改擴建的n型單晶硅電池平均光電轉換效率需達到26%以上。這一規定為企業設定了技術進步的方向。
“光伏行業是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更宜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目前的行業困境,但也應充分發揮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山東省新能源產業協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主任張曉斌在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
正泰新能相關負責人指出,政策引導下的技術創新將成為光伏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將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水平,推動光電轉換效率等關鍵指標的突破。同時,嚴格的能耗和環保要求也將促使企業采取更加綠色、高效的生產方式,推動光伏行業向可持續發展轉型。
張曉斌建議,針對產能出清問題,應讓市場充分競爭后淘汰落后產能,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不應該簡單支持那些已經要走入困境或者即將被出清的企業。
此外,行業專家呼吁,擴大內需、打破壟斷,加速光伏產業集聚,以有序、健康的發展軌道為導向,使全社會資金資源實現更優配置,避免盲目擴張與低水平重復建設,促進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引導光伏行業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