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提出:
梯次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加快句容侖山湖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確保2025年底前并網投運。有序推進句容石碭山、武岐山,韋崗青山湖、永興壩等抽水蓄能電站前期研究工作。
探索開發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及應用。充分利用鹽穴和廢棄礦山等新型地下空間資源稟賦優勢,加快丹徒榮炳鹽穴儲氣、儲氦、儲氫和空氣壓縮儲能等項目謀劃研究,積極爭取納入省級規劃,因地制宜推進項目建設,構建以儲氣、儲能為主,其他業態為輔的“多能并儲、多元利用”格局。
重點推進電網側儲能發展。到2025年,全市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規模力爭達到20萬千瓦左右,有效增強電網系統調節能力。到2027年力爭達到40萬千瓦左右,有力促進綠電就近就地消納,提升電網運行安全可靠性。
因地制宜推進用戶側儲能發展。鼓勵圍繞大數據中心、5G基站、工業園區、公路服務區等終端用戶,以及具備條件的農村用戶,依托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增量配網等因地制宜建設用戶側儲能,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
協調推進電源側儲能發展。綜合新能源特性、系統消納空間和經濟性等因素,因地制宜在風電、光伏場站內部配建新型儲能設施,新增市場化并網項目原則均應按照功率10%及以上比例配套建設新型儲能(時長2個小時),鼓勵業主單位通過租賃模式獲取儲能配置。
原文如下:
關于公開征求《鎮江市新型儲能及氫能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的意見
加快推動新型儲能及氫能示范應用和規模化發展,我委牽頭編制了《鎮江市新型儲能及氫能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如有修改意見和建議,請于2024年12月10日前反饋至市發展改革委能源處,郵箱:zjjwnyc@126.com,電話:0511-80902126。
鎮江市新型儲能及氫能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送審稿)
為加快新型儲能及氫能示范應用和規模化發展,構建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發展需求的新型電力系統,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江蘇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江蘇省“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江蘇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4-2035年)》等文件精神,結合鎮江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目標
按照“規劃先行,協同布局;創新引領,示范帶動;需求牽引、市場主導;立足安全,綠色發展”的原則,積極接軌國家和江蘇省關于支持新型儲能及氫能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推動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到2027年,全市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力爭達到約230萬千瓦,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長壽命、經濟可行的新型儲能產品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新型儲能及氫能關鍵裝備技術研發、多元場景應用實現突破。
二、推進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集群式發展
1.梯次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加快句容侖山湖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確保2025年底前并網投運。有序推進句容石碭山、武岐山,韋崗青山湖、永興壩等抽水蓄能電站前期研究工作。探索“1+N”綜合開發模式,積極引進多元投資主體,通過抽水蓄能電站周邊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修復、旅游產業導入、地下空間利用等,實現修復生態環境、培育壯大產業、提升發展層次的綜合效益,打造江蘇省抽水蓄能電站示范基地。(責任單位:市發改委牽頭,句容市、丹徒區、潤州區人民政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供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2. 探索開發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及應用。充分利用鹽穴和廢棄礦山等新型地下空間資源稟賦優勢,加快丹徒榮炳鹽穴儲氣、儲氦、儲氫和空氣壓縮儲能等項目謀劃研究,積極爭取納入省級規劃,因地制宜推進項目建設,構建以儲氣、儲能為主,其他業態為輔的“多能并儲、多元利用”格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供電公司、丹徒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
3. 重點推進電網側儲能發展。根據全市新能源項目推進情況和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建設需求,合理確定儲能區域布局和規模,重點在大規模新能源匯集、分布式光伏集中開發、調峰調頻困難和電壓支攆能力不足的電網樞紐站點等布局儲能設施。到2025年,全市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規模力爭達到20萬千瓦左右,有效增強電網系統調節能力。到2027年力爭達到40萬千瓦左右,有力促進綠電就近就地消納,提升電網運行安全可靠性。(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供電公司,各市、區人民政府,鎮江經開區、高新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各市、區人民政府,鎮江經開區、高新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4. 因地制宜推進用戶側儲能發展。鼓勵圍繞大數據中心、5G基站、工業園區、公路服務區等終端用戶,以及具備條件的農村用戶,依托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增量配網等因地制宜建設用戶側儲能,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支持公用事業、精密制造等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要求高或用電量大的電力用戶,配置新型儲能。鼓勵充電設施生產運營商開展電動汽車有序充電、V2G(車輛對電網)、“光儲充換”等技術研發,推動車載電池參與電力系統調節。挖掘電動船舶“岸電+儲能”一體化新模式,前瞻布局電動船舶充換電設施,釋放綠色航運產業中潛在的新型儲能潛力。(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數據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供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5. 協調推進電源側儲能發展。綜合新能源特性、系統消納空間和經濟性等因素,因地制宜在風電、光伏場站內部配建新型儲能設施,新增市場化并網項目原則均應按照功率10%及以上比例配套建設新型儲能(時長2個小時),鼓勵業主單位通過租賃模式獲取儲能配置。鼓勵存量新能源項目增配或購買新型儲能調峰能力,提高存量新能源電站的系統友好性,增強系統對新能源電力的接納能力。鼓勵燃煤電廠合理配置新型儲能,提升常規電源調頻性能和運行特性。(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供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6.提高綠電應用水平。積極推進綠電進鎮江、進園區、進企業“三進”工程,建設綠電綠證服務中心,爭取更高比例、更大范圍、更多形勢的綠電供給。推進新型電力系統應用試點園區建設,將臨近的光伏、風電就近、就低接入園區電網,創新構建高比例的綠電專變、綠電專線。探索建立“新能源+儲能”一體化開發機制,逐步推進新能源項目配建新型儲能,提高綠電上網能力。支持企業用戶建設“微電網+儲能”,提高綠電消納水平。新型儲能項目的充放電損耗電量不納入地區能耗強度考核。(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統計局、市供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培育打造新型儲能及氫能產業
7. 加快新型儲能產業多元化發展。結合新型電力系統對新型儲能的需求,構建多元新型儲能技術共同發展格局。加快推進現階段技術較為成熟的鋰離子儲能電池產品規模化發展,補強產業鏈上中游鋰電新材料和裝備制造環節;積極支持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其他電化學儲能關鍵技術試點示范。戰略布局新型儲能前沿領域,積極招引和培育超導、超級電容、固態鋰離子電池等儲能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支持開展相關科技攻關、產品研發和項目應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 積極培育特色新型儲能產業園。依托鎮江經開區新材料產業園和新能源產業園,協同揚中市、丹徒區、鎮江高新區等地區中游儲能系統集成和電力裝備企業,聯動高等級新型儲能技術平臺的產學研轉化,積極培育打造特色新型儲能產業園區。以電化學儲能上中游儲能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及關鍵核心部件研發制造為重點,加速產業規模提升,以點帶面推動新型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打造百億級新型儲能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 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布局。以鎮江經開區新材料產業園為核心,鼓勵引育工業副產氫純化、高壓氣態儲運、液氫儲運、固態儲氫等裝備企業落地。針對海上風電制氫、海水制氫等未來發展路線,助力海工裝備企業延鏈發展,對接前沿技術機構,探索多元制氫鏈條發展。依托新能源汽車及船舶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及發電、化工、鋼鐵等領域試點示范,積極布局氫燃料電池、氫內燃機、富氫高爐等核心技術及裝備制造。(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 探索構建氫能多元應用生態。以港口貨運、高速物流為主線,探索推進交通領域示范應用試點,逐步推進港口港作拖船、供水船、引航船、消防船等氫動力替代,擴大內河船舶氫燃料電池應用規模。探索實施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城市公交、政府公務車、出租車等多類型交通應用場景滲透。依托重點化工、鋼鐵企業,開展化工綠氫替代、高爐富氫試點示范。加速氫電協同融合發展,重點布局燃煤熱電企業升級改造,通過綠氫合成綠氨與煤炭摻燒降低碳排放,擴大氫能在發電領域應用規模。(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構建新型儲能及氫能技術創新生態
11. 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探索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調動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積極性,圍繞多類型高性能電化學儲能電池、新型機械儲能裝備、儲熱技術關鍵材料等領域推動技術突破和產業化。開展新型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鉛炭電池、液流電池等電化學儲能電池正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等上游新型原材料的技術攻關。加快壓縮空氣、飛輪儲能、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和集成優化設計研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2. 加強創新主體“引培行動”。圍繞新型儲能及氫能產業領域,加強本土創新型領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瞄準國內外前沿科技集聚城市,著力引進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加快構建新型儲能及氫能產業企業矩陣。(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 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依托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高校資源,充分發揮鎮江市動力電池與儲能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高效儲能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單位帶動作用,搭建新型儲能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推動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儲能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鼓勵高校圍繞新型儲能、氫能相關領域申報省級及國家級重點研發計劃,提升新型儲能及氫能產業基礎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自主研發能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探索建立新型儲能市場化機制
14. 探索新型儲能商業發展模式。積極支持各類主體開展共享儲能、云儲能、儲能聚合等創新商業模式的應用示范。鼓勵新能源電站以自建、租用或購買等形式配置儲能,發揮儲能“一站多用”的共享作用。鼓勵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智能用電設施等用戶側分散式儲能設施的聚合利用,通過大規模分散小微主體聚合,發揮負荷削峰填谷作用,參與需求側響應,創新源荷雙向互動模式。鼓勵虛擬電廠等聚合技術應用示范,提升用能靈活性。結合全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新型儲能與智慧城市、鄉村振興、智慧交通等領域的跨界融合。(責任單位: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局、市數據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15. 支持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推動新型儲能以獨立電站、儲能聚合商、虛擬電廠等多種形式參與輔助服務,鼓勵配建新型儲能與所屬電源聯合參與電力市場。推進具備相應條件的獨立新型儲能作為新型市場主體參與中長期和現貨市場交易機制,獨立儲能可視同電力用戶在低谷時段充電,視同發電企業在高峰時段向電網送電,發揮移峰填谷和頂峰發電作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供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16. 加強組織領導保障。建立健全能源主管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和地區共同參與的高效推進機制,強化政策統籌、資金統籌和場景統籌,形成支持鎮江新型儲能和氫能產業發展合力。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強化協同聯動,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推動方案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數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 強化資金要素支持。對新型儲能和氫能項目,依法加強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對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生產首臺套裝備、實施智能化綠色化項目改造等,分類予以資金支持。促進金融機構與新型儲能和氫能項目融資對接,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優化金融服務,加大對新型儲能和氫能項目的貸款扶持力度。鼓勵聯合社會資本,設立新型儲能和氫能產業基金,支持場景示范建設、企業增資擴產、創新平臺建設、產業人才引培等。(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人行鎮江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18. 建設專業人才隊伍。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引才、聚才、用才的優勢,緊扣新型儲能及氫能產業人才需求,組織開展“招才引智”鎮江日、名城名校攜手行等校園招聘活動,引導企業運用市場化方式引進新型儲能及氫能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支持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完善新型儲能及氫能技術專業學科建設,建立健全多層次、跨學科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壯大高素質、專業化新型儲能及氫能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鎮江市新型儲能及氫能發展重點任務清單(2025-2027年)
附件
鎮江市新型儲能及氫能發展重點任務清單(2025-2027年)
一、推進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集群式發展
1. 推進句容侖山湖抽水蓄能電站建設,2025年底前實現全部機組投產并網。(責任單位:句容市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推進石碭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確保2025年完成項目核準,并開工建設。(責任單位:句容市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3. 綜合考慮青山湖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地質、水文、環境、技術和經濟等因素,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加快推進船山礦礦權置換等工作。力爭2027年底前完成青山湖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核準,具備開工條件。(責任單位:潤州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4. 開展句容下蜀、韋崗永興壩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規劃研究,力爭納入“十五五”能源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責任單位:句容市、潤州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5. 利用現有丹徒榮炳鹽穴資源,因地制宜謀劃鹽穴儲氣和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爭取將相關項目納入省級規劃。(責任單位:丹徒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二、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
6. 推進潤州區5萬千瓦/10萬千瓦時鑫華儲能電站、鎮江經開區10萬千瓦/20萬千瓦時中盛儲能電站項目建成投產。(責任單位:潤州區人民政府、鎮江經開區管委會、市供電公司)
7. 推進句容華陽10萬千瓦/20萬千瓦時儲能電站項目建設,確保2025年納入省電力規劃并開工建設。(責任單位:句容市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供電公司)
8. 根據《鎮江市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規劃布局方案(2023-2027年》,開展丹陽市、揚中市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布局研究及投資主體優選工作。(責任單位:丹陽市、揚中市人民政府,市供電公司)
9. 推進江蘇揚州~鎮江直流輸電二期工程項目建設,應用“嵌入式”直流、“交改直”技術,提升我市綠電輸送能力。(責任單位:市供電公司)
三、培育打造新型儲能及氫能產業
10. 全力推進全產業鏈條強鏈、延鏈、補鏈,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在內的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產業上下游企業招引,力爭每年簽約項目10個。(責任單位:各市、區人民政府,鎮江經開區、高新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商務局)
11. 開展特色新型儲能產業園區建設,優選1家試點園區,以電化學儲能上中游儲能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及關鍵核心部件研發制造為重點,以點帶面推動新型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責任單位:各市、區人民政府,鎮江經開區、高新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商務局)
四、構建新型儲能及氫能技術創新生態
12. 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支持、引導骨干龍頭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創新聯合體建設。深化產學研深度合作,通過舉辦高校院所走進鎮江產學研合作大會、儲能重點企業走進駐鎮高校等活動,推動校企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開展技術合作、人才培養、成果轉化。(責任單位:各市、區人民政府,鎮江經開區、高新區管委會,市科技局)
13. 發揮鎮江市企業科技攻關(揭榜掛帥)引導資金項目引導作用,搜集、整理新型儲能領域重大技術需求不少于3項,幫助企業面向全社會征集技術解決方案。(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14. 支持高校、企業開展新型儲能領域前沿技術研發,推薦江蘇大學等在鎮高校、儲能領域優勢龍頭企業申報省雙碳及前沿技術研發計劃專項。(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15. 實施市產業前瞻與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計劃,支持駐鎮高校和相關企業開展新一代長時儲能關鍵技術、高密度固態儲氫材料及規模化制備技術等新型儲能與氫能產業核心技術攻關。(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16. 加快儲能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實施市“雙碳”類重大科技專項,圍繞新型風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新能源發電、低成本高效光伏電池等可再生能源技術領域,支持企業自我或者引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五、探索建立新型儲能市場化機制
17. 探索建立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機制,推進試點運行。(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供電公司)
18. 探索建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聚合交易機制,鼓勵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智能用電設施等用戶側分散式儲能設施的聚合利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供電公司)
19. 開展新型電力系統園區試點建設,優選1家試點園區。試點建設完成后,在全市總結推廣。(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供電公司)
六、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20. 建立促進新型儲能及氫能發展協同推進機制,定期開展工作調度,協調解決新型儲能及氫能發展遇到的問題。(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21. 組織政銀企對接,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和審批流程,探索開發新型儲能及氫能領域信用貸款、融資擔保等金融產品。(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人行鎮江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22. 通過“政協校企”合作創新模式,依托江蘇大學和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聯合新能源、電力、儲能等相關行業組織、重點企業,開展全產業鏈、創新型、復合型、技能型儲能工程師培養。(責任單位:市人才辦)
23. 緊扣新型儲能產業人才需求,組織開展“招才引智”鎮江日、名城名校攜手行等校園招聘活動,為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舉辦成熟人才揭榜對接洽談會,引導企業運用市場化方式引進急需緊缺人才。(責任單位:市人才辦、市人社局)
原標題: 到2027年2.3GW!江蘇鎮江新型儲能及氫能發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