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如何賦能新質生產力
當前,面對貿易掣肘、消納紅線、并網難題等一系列問題,中國光伏產業迎來了又一輪深度調整周期。
光伏產業快速發展
我國的光伏產業發展經歷過幾輪潮起潮落,如同大海上在風浪中砥礪前行的巨輪,有過低谷也有過高潮。從當年的單晶取代多晶,到現在的N型電池取代P型電池……技術的更新迭代仿佛歷史的洪流不容逆轉。
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指出:“最近的10年時間,主流光伏電池轉換效率提高了40%,累計裝機量提高了22倍,發電量提高了23倍,光伏發電從4毛2的補貼,走向了平價上網,甚至現在出現了低價上網。”
國能能源研究院獲悉,近年來,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不斷增長,從2013年不到1億千瓦,擴大到2023年超10億千瓦,完成了10倍增長,全球占比超三分之一。其中,僅2023年的新能源新增裝機就高達2.9億千瓦。
而2022年正是光伏產業的高光時刻,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銷量豐收,行業總產值突破1.4萬億元,超15家以光伏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的市值超過千億。各家企業紛紛擴充產能,而沒有進入到光伏行業的企業也通過合作或者成立新公司等不同方式,希望在光伏領域分一杯羹。
根據國能能源研究院不完全統計,從2022年到2023年,一整年的時間,有70多家企業跨界進入光伏產業。很多企業自身在技術創新上沒有研發能力,有的企業通過付費引進行業主流技術,而一些沒有預算的小企業,則可能“盜取”大廠的技術或者模仿類似的產品,以仿冒、低價的形式進入,給整個光伏產業帶來極大的影響。
光伏產業繁榮一時,“猶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光伏頭部企業在研發新技術的同時也在通過擴產來降低成本。后續進入光伏的跨界企業也加大投入,希望以產能優勢打開知名度。
國能能源研究院調研發現,2023年全年,光伏電池簽約、投產、開工的項目合計205個,產能規模1930.41GW,涉及投資10187.03億元。
實際上從2023年年初開始,一些光伏頭部企業相繼推出包括光伏電池在內的百億元擴張計劃,單月簽約金額高達1417億元。進入4月之后,多家光伏領軍企業又掀起擴產高潮,簽約項目金額創新高至1517億元。雖然5月以后,簽約的金額漸漸回落,但平均算下來,每月與光伏電池相關的項目簽約金額基本維持在200億元左右。
從企業實際的操作層面看,據了解,今年1-6月,硅料、硅棒、硅片、電池片和光伏組件等主要制造環節的擴產項目有100個左右,總投資額突破6000億元。
“以退為進” 騰出發展新空間
當前,光伏產業普遍虧損的情況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一些限制企業盲目擴產的政策相繼出臺。
此前,工信部對《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不僅如此,在確定光伏企業資質的時候還提到了,光伏制造企業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于1000萬元人民幣,鼓勵企業取得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申報符合規范名單時上一年實際產量不低于上一年實際產能的50%。
企業在技術研發的時候需要進行一定比例的投入,當企業營利后,不能單純地去擴產,還需要有一部分投入到研發領域,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防止低質產品過剩,另一方面是促進整個行業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撰文提到:處理好“有序退”與“立起來”的關系,加快發展新能源。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既對煤炭、煤電等傳統化石能源提出了要求,也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提出了要求。風電、光伏必須在傳統能源“有序退”的基礎上,先立、早立、快立,滿足增量,替代存量,成為我國新增電源和電量的主體。只有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立”起來,傳統能源才能逐步退出,才能讓我國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成色更足、分量更重。
加快發展新能源,風電、光伏在有序退的基礎上快點立起來。當傳統能源退出,需要新能源大量補位時,光伏設備的產能不一定能滿足彼時的需求,而現階段的出清正是為了將來可以更快速地滿足新能源補位的需求。
淘汰落后產能難在哪兒?
到底什么才是落后產能?有業內人士認為落后產能就是不被需要的產能,不管其價格多低,轉換效率多高,只要不被市場接受,都可以劃歸到落后產能之列。
“淘汰落后產能”,看似簡單的6個字,實際操刀的過程中卻充滿艱辛。
光伏行業的“老玩家”轉身不易,因為包袱重,而且新老包袱都有。
新包袱是最近幾年一體化發展非常快,行業景氣的時候能夠擴大效益,但現在行業不景氣了,導致失血點多;老的包袱是指舊產能,有的產線還沒回本,現在就要提前淘汰,計提的損失比較沉重。
王勃華指出,調整的過程非常倚重舊產能和落后產能的出清過程,但關停會影響當地就業和稅收,所以出清并不容易。
如何做好選擇很重要
從此前調研的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擴產的項目大多數是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規模占比高達41%,而交叉指式背接觸電池技術(IBC)技術的項目占比只有7%。但實際上IBC技術的優勢已經超過TOPCon,而各個企業不斷擴產TOPCon項目可能并不明智。
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認為,光伏行業從多晶到單晶再到N型技術時代,市場規模迅速擴張,行業亂象也隨之產生。很多新進入者往往是在行業成熟期才涌入,但自身缺乏沉淀和積累,反而加劇了同質化競爭。技術創新、深耕客戶場景需求,是走出同質化競爭的關鍵。
“一個新技術之所以能夠替代舊技術,要具備效率高、成本低、質量好三個特質,否則就沒有意義。”愛旭董事長陳剛表示。
正是基于這種對于技術選擇的標準,當大量企業在做TOPcon和HJT組件時,愛旭另辟蹊徑,選擇了ABC技術。
從ABC技術的轉化效率看,ABC技術能達到29.4%,TOPcon的極限轉換效率28.7%。ABC組件不僅具有非常好的抗衰減和耐候性,更是保證了首年衰減低于1%,后續年度衰減低于0.35%,在整個生命周期內,ABC組件產品相較于其他類型的產品可多發15%以上的電。
從服務客戶的應用場景角度看,愛旭股份推出了針對大基地、工商業分布式和不同客戶需求的個性化系列產品。迄今為止,愛旭已構建滿足各主流應用場景的差異化需求的ABC組件產品矩陣。
國能能源研究院調研發現,愛旭股份的ABC組件基于同等面積輸出功率高6%至10%的優勢,可以為客戶帶來更高發電量。尤其在系統成本和電價較高的歐洲市場,ABC組件為客戶帶來的收益增量非常顯著。因此,歐洲大部分光伏組件經銷商基本上都成了愛旭股份的客戶。
由此可見,愛旭股份其實已經在與同行業的競爭中快人一步。日前,愛旭股份ABC “恒星系列”組件斬獲波黑最大地面電站訂單,此舉意味著其ABC在集中式市場的極高競爭力。
光伏產業的發展需要出清的是落后技術生產的光伏設備產品,讓先進的產能進入市場,只有更多的企業意識到這個選擇的重要性,我國光伏產業才可能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行業發展的現狀,很難有光伏企業能獨善其身。對此,很多光伏企業界的代表也在開始思考應對之策。
王勃華指出,要加速出清落后產能,要鼓勵企業間兼并重組,就需要從上到下,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群策群力,才能做好這件事。這可能會給行業帶來很多波動,甚至一些短期的陣痛,但必須加快這個進度。
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對如何出清落后產能也有自己的見解,他提出:要出清產能,就需要更優秀的、更能為企業和社會帶來價值的生產力。
對于產能如何出清,陳剛建議:政府可在大型基地建設,或者是央企大型項目里,逐步配套一定比例更高效率的產品,引導大家去用新質生產力的產品和技術,當大家習慣使用新的產品之后,落后的產能自然會被淘汰。
“光伏行業應該通過技術創新、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曹仁賢呼吁,“供應鏈上各位同仁能夠進一步加強合作,理性經營,共同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共克時艱,共享機遇,為推動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國能能源研究院認為,首先,從競爭的角度看,建議企業應該側重于技術的競爭以及對客戶需求的差異化的競爭。要去研究不同的客戶需求,要去為客戶考慮不同的優化方案,與客戶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這一點很重要。其次,建議行業之間形成有效的聯盟,要抱團取暖,共渡難關。同時,要保證各個企業都能有一定的利潤,這樣才能有資金去引進人才和研發新技術,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對于頭部企業來講,既要加強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也要合理地進行產能優化和布局,還要出清一部分庫存,更要淘汰一部分落后產能。需要從整體去優化和布局,這個布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僅僅要看眼前出現的問題,至少要看未來三年的一個發展趨勢。
對于非頭部企業,可能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限,產能擴充也有限,大部分時間在追隨中,那么這部分企業更需要謹慎對待擴產問題。
從全球范圍來看,光伏企業依然不要放棄國際市場。不少地方地廣人稀,有發展大規模光伏的潛質,需要努力去開發這些地方和區域,在開發的同時,也可以消化掉一部分產能。
未來的新能源主要看西北和沿海,產業看中部,決定裝機量的將不再是價格,而是接入能力和占用土地的多少。
我們對光伏行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我們認為,當前光伏市場的問題是階段性的產業深度轉型問題,從全球范圍來看,從整個歷史維度去看,其實有很大發展空間。要清晰地看到,我國在大力發展新能源、AI、大數據、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可以想象未來的電力需求會有多大,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碳可以達峰,電力不會達峰。
當下,盡管光伏產業面臨著新一輪洗牌,但光伏圈的同仁們依然保持著熱情,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行業即將到來的深度轉型。盡管轉型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也有陣痛,但是最終經過一番磨難洗禮的光伏產業會有更燦爛的未來。
原標題:張福龍署名文章:光伏產業如何賦能新質生產力!